English

新闻工作者的绿色答卷

2000-09-18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郑北鹰 我有话说

地处内蒙古科尔沁沙地深处的通辽市“十年九旱”,今年更是遭受了50年未遇的持续干旱。然而,令人欣喜的是今春刚刚落户科尔沁区的“中国记者林”却战胜了旱魁,成活率达到96%。

内蒙古科尔沁区地处西辽河平原和科尔沁沙地。近些年来,科尔沁区各族人民植树造林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有一部分沙地没有得到根本治理,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到首都和环渤海经济圈的环境质量。今年4月15日,代表着全国55万新闻工作者的108名编辑记者,从全国各地云集科尔沁区,隆重举行了“中国记者林”的首栽式。此后的近5个月里,科尔沁区总降雨仅有60毫米左右,地下水位急剧下降,这对刚刚吐绿的“中国记者林”来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为了“记者林”长绿不衰,在各个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的捐款帮助下,这里的人民与新闻工作者一道用汗水书写了铺在科尔沁大地上的绿色答卷。

9月7日,记者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通辽市委宣传部、市记协和科尔沁区委、区政府的组织下,来到了“中国记者林”,惊喜地见到昔日的棵棵小树已经枝繁叶茂,树成行、林成网。

为了确保“中国记者林”的成活率,5个月来科尔沁区委、区政府倾其所能,在树种选择、栽植管理、抗旱保墒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在“记者林”的庆和项目区,这里的农民在一个多月里就打了11眼深度超过75米的机井,及时地对“记者林”进行了三次灌溉。河西项目区是举行中国记者林首栽式的地方,如今这里千亩绿荫使人振奋。当地农民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建立健全了护林公约,成立了护林小分队,使这里的记者林管理有效、有序。

通辽市委宣传部长张万忠说,中国记者林工程规划用3年时间完成造林1.2万亩,植树55万株,总投资将达252万元。林业技术人员还对乡村两级植树户进行了专门培训,以确保中国记者林成活率在96%以上。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